近来,记者走进湖南省植物园,近1800亩的“植物王国”,有5000多个植物品种,酷日暴晒下,植物怎样“防暑”?
6月底,长沙接连暴雨。有经历的园林人心生警觉:会集暴雨后,7月恐怕要干旱了。
墨紫含笑有了自己的“饮水机”:一个储水袋放置地上,顶部有进水孔,底部一个阀门操控出水。“墨紫含笑开花较早,是本年5月栽下的行道景象树。”省植物园园林园艺办理专干魏勇介绍,墨紫含笑栽种区域地形较高,土壤储水性差,为其装上了可移动滴灌设备。
记者在现场看到,80余棵墨紫含笑环行道“站立”,树干的深绿色防晒网像“系了围裙”。魏勇说:“滴灌可充沛灌溉树根,给树木‘解渴’。”
记者在名花广场看到,一个个喷头矗立在花卉、草坪间,喷洒的水雾均匀散落在枝头、草地间。魏勇介绍,喷灌体系不只节水省力,还能避免水直接冲刷叶片,有利于保护植物景象作用。
在喷灌体系“死角”区域,工人手持水枪补水。工人还每天巡查,检查补水量是否适宜,避免呈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据了解,在喷灌体系装好之初,就发现惧怕积水的月季长势反常,工人们在月季会集区域挖小沟排水,才解决问题。
此外,可装3吨水的水车,来回络绎在林下和行道树下,为树木“避暑”。一天下来,除了主动喷灌区域,车载浇水至少跑40多趟,降下120多吨“人工雨”。
“解渴”用水量大,怎样节水?魏勇说:“公共美化区域80%的水,来自植物园的池塘和小湖,就地取水。”
植物园有6处水源,地形平整、水域较宽的樱花湖是“主力军”。当樱花湖水源缺乏时,背靠山林、地形较低的鸳鸯湖山体水就成了“后备军”。碰上接连干旱期,植物园的大小湖可至少供给4个月的水源,保证植物抗旱。
春季,植物园工人便繁忙起来,给土壤“松筋骨”,给老树枝条“理头发”,给树木弥补“养分”。
植物园进口不远处,山坡上一处300多米宽的露天碎枝场,折断的枝条、坠落的树叶会集在这里,通过堆沤发酵后,再进入碎枝机,“吐”出木屑,“化作春泥更护花”。
记者看到,在月季、杜鹃等植物的根茎部,铺设有细细的木屑。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样做,既能添加土壤肥性,还能够“锁水”保湿。
春季是植物“猛长时间”,冠幅过大,度夏就有点“难熬”。正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6月曾经就会对花卉进行修剪。“体型越小越减少了叶子水分蒸腾,有助于植物安全度夏。”
一些新苗、扦插枝,以及一些不耐全天日照的景象植物,园区从7月初开端,就量身定做“防晒服”——用4根架子别离放在植株4个边角,撑起黑色防晒纱网,纱网与植物叶顶留出15厘米空间。
植物园里,风吹过,花卉翩然起舞。葱郁巨大的树木像“打了把伞”,平添不少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