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高速公路、没有照明设施……这样的场景下相信很多司机的第一反应都是打开远光灯。近日,市民高先生就向本台反映,京港澳高速有一段路就属于这种情况,但道路通行的车辆都开着远光灯,这就让对向的司机感到十分晃眼。这段路为何没安装防眩目设施?又能否加装减少对向远光灯对司机驾驶的干扰呢?
晚上6点半,记者乘坐着市民高先生的车从河北省涿州市健康城收费站进入京港澳高速,行驶约3公里后就进入了北京市房山区地界。沿着京港澳高速向北行驶,一路上双向高速路中间几乎都没有格挡物。对向的远光灯让高先生时不时就要眯起眼来,再加上路侧没有照明设施,有时候还得身子前倾观察前方的路况。高先生说:
高先生:太晃眼,眼睛又睁不开就很难受。另外前面这个路况也看不清楚,而且这里限速120公里/小时,其实大家车速都非常快,稍微前面有一点啥状况根本来不及反应,因为太晃眼了。
高先生表示,市内的六环路等道路中间都会安装格挡物,也就是“防眩目设施”,有的是网状的,也有片状的,都能很好地减少对向车辆灯光给驾驶带来的影响。他不明白这段限速每小时120公里的京港澳高速为何没安装防眩目设施。
高先生:一般来说高速上都会有一个绿色的牌儿或者是一些树,其实就为避免对面的远光灯。但这一段京港澳高速路上面几乎啥都没有,光秃秃的,这条路晚上大车还特别多,晃得特别厉害。基本上我开都得蹲在地上一样,尽量让自己变低才能稍微看得清楚一点,我觉得特别危险。
记者观察发现,京港澳高速没有防眩目设施的路段从进入北京市界一直到大约和阎周路相交的地方,之后才出现了连片的网状防眩目设施。而在没有防眩目设施的路段,双向高速路中间有着较宽的分界处,只有部分点位种植了几棵树,其余大部分分界处都是近乎的草皮。在窦店服务区,记者遇到的十几位司机都表示,这段路太晃眼,不好走。
司机2:很晃眼,确实是中间没隔离栏,对向过来一个车尤其是在高速上喜欢打远光灯就非常晃眼。
司机3:走这里感觉还挺害怕,这个视线太不好了,那边晃着这边,这边又不敢快走,它中间还没有隔离栏。交通部门能不能采取一些措施,尽量别那么晃眼。
而在网上记者也搜索发现,今年有市民曾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和社会化媒体上反映这一问题。再往前追溯,2012年就有市民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提到过京港澳高速北京段缺乏防眩目装置的问题。
这段高速路究竟能否加装防眩目设施呢?记者发函询问了首发集团,对方文字回复表示:京港澳高速阎村收费站至市界段中央隔离带没有防眩设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中第10条防眩设施中精确指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小于9m且符合一定要求,宜设置防眩设施。京港澳高速中央分隔带宽度为10米,故此处未安装防眩板符合规范要求。
《规范》没有有关数据支撑,但司机们的体验确实晃眼,这样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呢?记者查询到,这一规范的主编单位是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于是在研究院官网上找到了这一《规范》的日常管理人联系方式,并把问题进行了反映。对方明确说,《规范》内的数据为最低标准,如客观条件允许,鼓励运营方做更加有助于公路安全的设施提升。
工作人员:9米标准规定是最低要求,小于9米必须安,你不安就违反国家规范的要求了。大于9米没安装的话相当于你没有违规,但是我们要追求更好的交通运行体验,更好的交通安全完善提升,当然鼓励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改进和提升。